ag体育平台登录注册广州三元宫(去广州三元宫坐地铁几号线)

日期:09-21  点击:  属于:综合资讯

广州三元宫简介

三元宫位于广州市越秀山南麓,为百粤著名道场,已有1600余年历史。

据载,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南海太守鲍靓为其女鲍姑建造了一座修道行医之所,因其地处越秀山脚下,故而取名为「越岗院」;又因其位于市北,后人又称为「北庙」。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朝廷钦天监来广州,对当地乡绅说:「天卫三台列宿,应运照临穗城。越秀山气势雄厚,应将越岗院改为三元宫,祀奉三元大帝,以应天上瑞气。」当地乡绅一致赞同,遂集资将越岗院改建为三元宫,塑三元(上元、中元、下元)神像于正殿,移鲍姑像于偏殿。至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平南王尚可喜、巡抚李栖凤来宰粤郡,逢大旱,经乡绅要求,敦请罗浮山冲虚观住持杜阳栋来穗求雨,乃大降甘霖。官民欢悦,遂请杜阳棣住持三元宫,由尚可喜发起集资扩建殿堂,先后修建了山门灵官殿、正殿三元殿、钟鼓楼、吕祖殿、鲍姑殿、老君殿、玉皇殿、斗姥殿以及若干道舍。

杜阳棣本为明末进士,曾任主考官,明亡后,不愿为清朝官吏,遂隐居罗浮,任冲虚观住持。后又兼任广州三元宫、惠州元妙观住持。羽化后三观激烈争其遗体,互不相让,最后由官府判定,认为杜原住罗浮,且是名山,应归葬于名山;衣冠归三元宫,建衣冠冢;遗像归元妙观,悬于祖堂以资纪念。

同治年间,有武士黄宗胜,曾随黑旗军刘永福在安南与法军作战,屡立奇功。退役后任三元宫住持,两广总督瑞麟送一匾曰「护国佑民」,悬于殿前。

广州三元宫(去广州三元宫坐地铁几号线)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元宫住持梁宗琪将本宫田产六百二十三亩尽数拨出,兴办「时敏学堂」,为国家培养人才。朝廷敕赐「葆光励学」横匾,悬于山门上。

抗战期间,三元宫遭受严重破坏。光复后,由住持何诚瑞募化重修。「文革」期间,道友被迫离宫,所有神像、文物荡然无存。从1982年起,广州市道教协会开始了全面的修复工作。目前三元宫已焕然一新。整个宫观依山势而建,殿阁逐级而上,院落隐于林木之间,清虚优雅,堪称岭南之胜境。

联络及交通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应元路

交通:在广州乘市内公共汽车即可到达

联系电话:86-20-83551548

谢宗晖:《广州市三元宫》,载《中国道教》1988年第5期第50-52页。 顾军、朱耀庭著:《长生久视的胜境--古代仙山道观》第122页,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广州三元宫是拜什么的

广州三元宫是广州市最大的一座道教寺庙。所以是拜道教的。它坐落于越秀山南麓,南临应元路,往前是中山纪念堂,北靠越秀山。

三元宫是广州市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建筑物。它坐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从正门三元殿到旧祖堂、老君殿,地势逐级升高,使整座古建筑高峻轩昂,气度不凡。

扩展资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发源于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其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至春秋战国时期吸收神仙方术产生了方仙道,后融合道家、阴阳家的五行、阴阳等思想合并形成黄帝学派,在汉代中后期形成黄老道,崇拜道家老子为始祖,至南北朝经过宗教改革,逐渐演变成现在的道教。

广州三元宫在哪里

广州三元宫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三元宫

三元宫坐落于应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广州市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三元宫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创建。初名越岗院,唐称悟性寺,明代重修时改名为三元宫(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

三元宫的整体布局是: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坐北朝南;殿前拜廊东西连接钟鼓楼,殿后为老君殿;两侧自南而北,东为旧祖堂、斋堂、客堂、吕祖殿,西有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建筑。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元宫主殿三元殿宽20.27米,深16.85米,建在北面高一级的石台基上,与钟、鼓楼和拜廊连成一片,在广州古建筑中独一无二。三元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流行的上元诞、中元诞、下元诞的宗教民间节庆的主要活动场地。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应元路11号(中山纪念堂附近)

类型:古迹道观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0-83551548

开放时间:8:00-17:00初一、十五为6:00-17:00,三元宫大诞除外。

门票信息:门市价:1.0元

广州三元宫道长住哪里的

道长住在三元宫里有道长观

三元宫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应元路11号,是广州市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

1989年12月评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宫始建于东晋,初名越岗院,唐称悟性寺,明代重修时改名为三元宫

三元宫是越秀区内重要的道教场所,除了上元诞、中元诞、下元诞等宗教民间节庆

去广州三元宫坐地铁几号线

去广州三元宫坐地铁二号线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从广州南站出发,可以选择地铁二号线,坐到三元里站下车,从B出口出站后步行约五分钟即可到达

道贯岭南:广州三元宫志简介

道贯岭南:广州三元宫志

作者:潘志贤、梁德华总策划;黎志添编著 系列: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道教研究学术论丛 出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9年 书号:9789882371804   内容简介

《道贯岭南─广州三元宫志》是广州三元宫、香港蓬瀛仙馆与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合作的项目,由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编著,并得到广州三元宫住持潘志贤道长与香港蓬瀛仙馆理事长梁德华道长参与策划。

进行《广州三元宫志》的编撰与修订,意义十分重大。广州三元宫一直未曾撰修宫志,而本志亦是历来广东第一部道观志。三元宫在广东道观发展史上有着自己的独特性─秉承清代全真教龙门派的传统,坚持为一座清净修行的道观。即使面对政治变迁中的诸多困境和波折,三元宫仍然得以保存,并发展成为现今广州市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

本志共分为14章,包括广州历史地理概况、历史沿革、宫观建筑、神祇供奉、嗣法传承、信道文士、科仪文献、文物、艺文、碑刻、慈惠活动、三元宫与香港蓬瀛仙馆、三元宫与港澳台及海外的往来,及大事活动等,以全面整理和分析关于三元宫的记述,仔细爬梳三元宫从清初直到当代的发展历程。

道教宫观是道教信仰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经常成为地方民众的信仰中心。作为粤地省会的主山琳宫,三元宫是广东最为重要的道教丛林宫观之一;其历史与文化是道教研究不能忽视的重要对象。作为第一部广东道观志,本书能让读者全面了解广州三元宫的历史文化乃至道教历史的沧桑变迁。